幫扶工作
時間:2020-11-09
11月9日,稻城縣木拉鄉麻格同村的“微黨校”跨州開到了涼山瀘沽湖邊的舍夸村。學習的內容很豐富:鄉村旅游接待、民族手工藝商品化、特色種養、四好村創建等等,行程排的滿滿當當。
“這樣的黨課直觀、生動,不僅學員,包括我們老師也收獲很大。”木拉鄉黨委副書記、微黨校兼職教師李穎認為。
2019年10月,由稻城縣委黨校和四川省旅投集團“校企共建”的麻格同村微黨校和黨群服務中心正式掛牌落地,成為培養鄉村治理人才和致富帶頭人的重要基地。麻格同村稻城縣稅務局駐村干部黃劍介紹。
“以前村里也有扶貧夜校、產業培訓、村干部培訓等,但組織形式單一,請的老師只會講漢語,一些學員聽不懂。”李穎認為。
相比之下,這一輪“微黨校”的培訓內容更充實,包括黨史黨性教育、縣情鄉情村情、高原農牧區特色、鄉村旅游發展等,尤為重要的是方式方法更務實。
李穎舉例:“首先,面向年紀偏大的群眾就用藏語授課,面向年輕的入黨積極分子就用漢語;其次,授課教師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,比如人社局干部講技能培訓和就業、文旅局干部講旅游產業發展,他們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,講起來深入淺出,非常生動;再次,我們把黨校開到了產業園區和模范村鎮,比如近期就帶領大家參觀了縣內泥龍村、涼山州舍夸村等,看到人家堪比城市標準的民宿接待和民俗文化展示,覺得很有啟發。”
為了鞏固成效,黨課頻率也必須保證,為此,麻格同村設定了“固定黨日”,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教學,包括集中教學、體驗式培訓、典型宣講、課件影音展示等。
當然,這些離不開資金支持。黃劍介紹,其中硬件設施投入32萬元,運行經費10萬元。“但是成立一年多,已有230人次參訓,投入已超出了回報。”黃劍將村民的變化看在眼里,以前開村民大會,稀稀拉拉來不齊,如今豈止開會,投工投勞、無償提供木料都愿意;因為村民已從心里認可了黨校,以及黨校帶動下的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。
考察舍夸村民宿接待
考察各卡鄉思子功村花卉產業